水井坊十八年外资融合之路揭示酒业对外开放新逻辑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持续释放市场活力。2024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59080家,同比增长9.9%,印证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在这股开放浪潮中,四川以26.1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领跑中西部,其背后正是以水井坊为代表的企业,用十八载外资融合实践为行业树立了转型标杆。
作为中国白酒行业首例外资控股案例,水井坊的发展史堪称制度性开放的鲜活样本。2006年与全球烈酒巨头帝亚吉欧的战略合作,打破了外资进入限制类行业的政策桎梏。随着2013年帝亚吉欧完成全资控股,这家拥有六百年历史的老牌酒企开启了国际化蜕变——外资不仅带来资本赋能,更注入了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全球市场视野。
水井坊与帝亚吉欧的合作展示了外资在中国市场的积极作用,也是当前鼓励外资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一部分。这种深层次融合在邛崃全产业链基地建设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总投资68亿元的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一期工程投产即实现酿造效率的提升,二期规划的智能仓储系统将物流成本压缩。这个被纳入四川省重点项目的产业地标,将带动成都产区向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迈进。
在技术突围层面,水井坊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建的联合实验室,通过解析25万余个功能基因破解了“一号菌群”的代谢密码,使原酒优质率大幅度提升。这种产学研深度合作夯实了品质根基,更构建起难以复制的技术护城河。在绿色转型领域,企业率先发布2035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智能化生产,降低酿酒能耗,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为行业探索出低碳酿造的新路径。
水井坊作为白酒行业对外开放的成功案例,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成就。当前,中国正以制度型开放推动外资结构优化。《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的出台,为水井坊这类深度国际化企业创造了更广阔空间。从成都水井街的古窖池到邛崃智能工厂,从非遗酿造技艺到酒业专利菌群研究,这家企业用实践验证:高水平开放不是简单的资本嫁接,而是技术、管理与文化的系统升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功案例水井坊的进化之路,正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着极具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