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理财梁珉:深化权益布局,锚定长期资金入市,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明确“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为重要方向,金融机构随之加速构建“长钱长投”生态。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资金作为30万亿体量的“源头活水”,正通过权益类资产配置与投研能力升级,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性。近日,财经网“长期资金稳步入市 资管行业开启新篇”专题报道对话光大理财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梁珉,解析其如何以权益投资为支点,撬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与资本市场深度联动。

权益布局:战略聚焦与产品创新双轮驱动
作为首批落地理财资金定增的机构,光大理财自2023年9月以来将权益资产配置作为战略重点,打造以多资产、多策略为核心的“光盈+”产品系列。梁珉透露,公司未来将从三方面深化布局:一是通过梯度化“固收+”产品矩阵(含优先股、可转债、衍生品等)提升权益敞口;二是扩大定增与创新工具应用,探索REITs、雪球期权等支持实体融资;三是联合银行渠道开展“理财万里行”投教活动,强化客户对权益资产的认知。
在资产端,光大理财近期增配ETF等指数化工具,并参投全市场首单银行理财资金定增项目,践行“耐心资本”定位。产品端则构建覆盖“固收+”、纯权益的梯度体系,代表性产品如量化固收+(低波策略)、阳光红500优选指数增强(量化模型超额收益)、阳光红ESG行业精选(近一年净值增长30.22%)等,通过差异化策略满足多元客群需求。
破局之道:投研升级与风险收益平衡
针对理财资金权益配置比例较低(2025年一季度末仅2.6%)的现状,梁珉指出,客户对净值波动的敏感性及产品供给端策略创新不足是核心制约因素。为此,光大理财采取“投研+策略”双轨突破:投研团队规模同比提升40%,构建“大中台+小前台”体系,投资经理嵌入研究团队共享AI数据平台;策略端则推出量化中性、CTA、套利等低相关策略,并通过衍生品工具(如雪球期权)设计下行保护结构,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增强收益弹性。
在指数化投资领域,光大理财已推出“阳光红500优选指数增强”,未来计划布局行业主题指数及Smart Beta策略产品,叠加主动择时、行业轮动策略,形成“被动跟踪+主动增强”的混合模式。梁珉强调,指数型产品因其透明度高、风险分散的特点,将成为推动理财资金入市的重要抓手。
长期展望:结构性慢牛与投研生态重构
谈及年内权益市场,梁珉表示,当前中国资管行业处于规模扩张与结构转型关键期,居民财富配置需求持续增长,投资者风险偏好分化明显。光大理财预计,2025年A股市场将呈现结构性慢牛特征,权益机会优于固收。为此,公司将从四方面发力:一是升级投研体系,构建“HI+AI”人机结合框架;二是优化产品设计,发行180天至3年持有期产品,按0%-20%权益仓位梯度化波动率矩阵;三是增强投资者陪伴,通过“理财万里行”活动及长期业绩披露淡化短期波动;四是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理财试点,利用锁定期优势提升权益配置。
此外,光大理财深化与公募基金合作,通过FOF/MOM投资公募基金,并考虑试点联合开发指数增强产品。梁珉透露,公司将于近期发布《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4-2025)》报告,持续分享行业生态研究成果,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长期资金入市”政策东风下,光大理财正以权益投资为纽带,推动居民财富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注入长期动能。其战略布局与实践,或为资管行业转型提供重要参考样本。